搜索
客户端

中品天下

中国国家品牌网官方公众号

中国国家品牌网是我国品牌领域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国潮和本土意识: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2021-01-14 10:59:11   来源: 李光斗 编辑 / 苑晶铭
摘要

当下中国年轻一代对国货的接受度、喜爱度可以说是过去几十年来最高的,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目前,中国品牌无论是在本土消费市场,还是全球竞争格局当中,都发生着深刻变......

2020年是中国国货新潮流的高光之年。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本土品牌线上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2%。当下中国年轻一代对国货的接受度、喜爱度可以说是过去几十年来最高的,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目前,中国品牌无论是在本土消费市场,还是全球竞争格局当中,都发生着深刻变化。

  

当90后、00后们开始成为消费者舞台上主角的时候,年轻人开始买国产手机、用国产化妆品、穿国潮服饰,连国产电影的票房占比都逐年增高。同时,越来越多国货产品走出海外并大受欢迎。单从手机数据来说,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中,华为卖了5580万台,全球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20%。三星占19.5%,苹果下滑到13.5%,排在第四、第五的分别是小米和OPPO。目前全球最畅销的五大手机品牌,中国占了3席,合计占了约4成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大疆占据了全球民用无人机七成的份额,全世界90%以上的个人电脑都产自中国,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沃尔沃,海尔收购通用的白色家电业务,中国制造已覆盖了全球市场。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制造风起云涌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品牌经历从无到有的飞跃,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0年,天津自行车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为中国制造打响了第一枪,中国很多本土制造轻工品牌相继问世,比如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海鸥牌照相机等。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才开始快速发展、重新崛起,。

那时候结婚得有“三转一响”,后来发展到“四大件”。什么是“三转一响”?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当然绝大多数家庭买的都是国产品牌,像小天鹅洗衣机、燕舞收录机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但这并不说明大家对本土品牌的认同;因为当时物质相对匮乏,人们根本就没有选择权,“洋品牌”更是见都没见过几个。1979年第一瓶可口可乐才进北京,仅供涉外饭店和旅游商店,4块钱一瓶,那时候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根本买不起。

当时全球经济整体进入上行期,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西方发达国家谋求产业升级,把附加值低的产业向外转移。中国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人口红利巨大,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中国承担起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在改革开放和东西方交融的进步程中,大量“洋品牌”也纷纷涌入国内。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推出具有科技含量的自主品牌产品:第一台国产手机南京熊猫,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联想S5100,都开始纷纷登台亮相。

中国承接的产业转移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也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比如东莞的电子产品加工、泉州的运动鞋类加工、义乌的小商品加工等等。中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并实现了贸易和经济的大幅增长。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国民整体收入大幅提高,伴随大众消费能力增强的,还有品牌意识的空前觉醒,大家不仅要购买各种家电、日用品,还要买高档产品,买名牌产品,在性价比和品牌之间,消费者开始向后者倾斜。

国际知名品牌的炫耀性、强粘性和高溢价能力优势此时凸显出来,而国产品牌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的认知是质量参差不齐,设计太土,缺乏品牌效应,图的就是便宜。本土企业开始意识到,如果不发展自主品牌,未来不要说到国际上跟别人竞争,就是自己家的地盘恐怕都守不住。

从1998年到2008年,已经立足全球的中国制造业开始升位进入品牌时代,不仅严把质量关,还在科技、创意上有所突破。同时中国制造业开始从只是代工某个环节向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进化,本土品牌也通过收购向海外扩张,多管齐下让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当然这个阶段我们也遇到新的问题:那就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提高,地价飞涨;制造业重心开始向外转移。

统计数据显示,1995到2015年这十年间,中国制造业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上涨了10倍,过去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巨大市场优势开始失去,一部分海外订单开始撤出中国,不可忽视的是,去低端化的同时,中国制造尚缺乏核心自主技术,这就可能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根据中国工信部对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有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尚处于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都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精加工生产线上95%以上制造及检测设备也都依赖进口。

在规模庞大的背后,技术改革迫在眉睫。此时,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涌现出来,华为、海尔、格力、小米、吉利等优秀企业纷纷崛起,他们的再次亮相不再是以跟随者的身份,而是领先者的形象。中国制造再次向中国智造转型,这一次是智慧的“智”。

2008年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大范围的经济衰退,而这一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个契机让全世界的目标聚焦到中国,也重新认识了中国,为我们开启了下一个十年的飞速发展。

“掌握核心科技”依然是国人努力的方向。2015年,中国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以此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明确指出智能制造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更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美国多次希望把制造业再搬回国内,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打出“工业4.0”牌,日本有“工业价值链”,我们则是“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家拼得是各家科技、智能和体制的优势。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国货品牌崛起

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中国也应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塑造与输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为软实力打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创新中国品牌。但在这方面过去的几十年其实我们做的并不好,比不上欧美、日韩。

提到日本,除了樱花、富士山、索尼、本田,还有影响世界的黑泽明、宫崎骏,仅占世界人口大约1.6%的日本,一直牢牢占据全球电影市场第二的位置,直到近几年才被中国超越。美国好莱坞更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生产总量中只占6%,但它的总放映总时间却占80%。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到美国的文化产业,还对全球电影产业和文化产业都有着重大影响。通过电影,好莱坞将美国精神和价值观念输入到全世界观众心中,影响广泛。

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发生变化:中国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世界动漫电影的新票房纪录,《姜子牙》无论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都超越了《花木兰》;囯产电影开始在民族文化IP塑造方面与好莱坞一争高低。

  

如今、在中国本土市场,华为、小米、OPPO、ViVO开始取代苹果;国货开始取代欧美、日韩品牌。胸前印着大大的“中国李宁”LOGO,脚上一双回力鞋成为当下青年人彰显时尚与个性的标志。

为什么年轻人一夜之间回归国潮?

首先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去万人空巷看《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首都北京出了三环都是农村,现在北京的潮流聚集地合生汇、朝阳大悦城这些地方还种满了庄稼,谁能下趟馆子都被人高看一眼。那时候国人一出国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新鲜。

而现在的年轻人走出去,再也不会感叹那些高楼大厦、科技产品,因为从这些基础的物质层面来看,别人有的我们都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咱们的物流快递、交通方式、支付方式还都是全世界最领先、最便利的。

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被联合国列入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同时《财富》杂志发布的2019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有129家上榜,在数量上首次超越美国。《财富》杂志将这一刻称为“历史性的一刻”并撰文《这是中国的世界》。国际地位的提升必然让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更加自信。

讲述“中国女排”故事的电影《夺冠》,电影里有句台词说的很好,巩俐饰演的郎平说当你足够自信了,就不会只在乎拿冠军。享受其中、彰显自我风采同样很重要,这跟我们当下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是相似的。  

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的还有消费品位的升级,不管是中国造还是外国造,谁的东西好就买谁的。

面对新一代消费者,国货品牌的领导者们早已不再单纯地把性价比放在首位,而是更注重产品品质、设计创新。“Z世代”消费者既看中品牌和体验,又注重品质和内涵,不仅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他们要求品牌所传达的价值观要与自己的理念相契合。

比如以“东方彩妆,以花养妆”为理念的中国彩妆品牌华西子,定位精品咖啡大众化的三顿半都乘着网络东风快速崛起。这些品牌背后的消费群体都以95后为主。本土品牌的崛起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的回归。当国人对国家实力越来越自信,国货品牌的回归是理想当然。

中国品牌引领网络购物

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也得益于网络购物的繁荣,国内品牌比国际品牌要更早的拥抱电商,占据主流消费渠道自然带来巨大的增大。

阿里研究院研究了过去几年阿里平台上的数据,发现整个市场的发展转向从以制造者为核心转变成以消费者为核心,消费者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变成了更大的驱动力,而消费者中年轻一代、中产和线上消费者变成了极其活跃的要素。尤其是年轻人,在经历数字化之后,通过移动端线上购买的比例大大增加。这些消费者购买的背后,是高增速、高频次、碎片化和个性化消费趋势的彰显。

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从2.42亿人增长至4.67亿人,增长近一倍,电子商务交易额从8.1万亿元增长至26.1万亿元,2016年双11移动端的消费占比达到了82%。2019年,全国电商交易总额达到34.81万亿元。中国品牌的线上市场占有率高达72%。

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本土企业必然更了解国人的实际需求,早将市场进行横向、纵向的深度细分,挖掘出无穷的潜力。

横向来看,市场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年龄、个性、居住情况等进行细分。老中青各不同年龄层的人对消费需求不同,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开始步入老年的人群不再像过去那样满足于奉献子女、照看儿孙,他们更倾向于发展自己的爱好,在旅游、运动、健康、服饰等方面投入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由于中国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独居人群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独居人口数量高达2.4亿之多,围绕“一人经济”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单身公寓、一人电器、宠物文化大行其道。

根据2016年阿里零售平台数据,单人份商品的市场供应增加5.6倍,消费增加2.2倍;2016年迷你榨汁机的成交总额约1.9亿元,迷你洗衣机的成交总额约10亿元。而在30~40岁的人群中,近40%的人也会选择独自享受去看电影。

在2020年年初国内疫情期间,一人电饭煲、迷你水壶等都成为畅销产品。在这方面显然本土品牌的反应能力更强,走得更快。

纵向来看,深耕下沉市场是国货崛起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你买奢侈品、一些特定品牌的产品只能到某些一线城市的特定商场去购买,消费成本是很高的。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普及,更多商品可以在这个平行渠道里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从潮流最前段的品牌到针头线脑,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不论你是在北上广核心地段,还是“五环外”小镇青年,在电商平台上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一摸一样的品牌和产品,而且购买成本都一样。

另外,都市人群普遍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小镇青年由于稳定性强,反而有钱有闲更具有购买力,他们品牌意识形成的过程伴随着国货品牌的崛起,所以他们对国货品牌具有更高的认同度、忠诚度,是购买国货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中国下沉市场的增速是远远超过一线城市的,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或者其他渠道,都在抢滩“小镇青年”,三线及以下消费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只松鼠、完美日记,、良品铺子等新兴国货品牌就抓住了电商的发展机会,精耕下沉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数字显示,中国消费者的淘宝、天猫购物车里,平均每10件商品中就有8件是国货。华为、小米取代耐克、苹果成为年轻人最喜爱的品牌。

随着国货品牌逐渐摆脱山寨、廉价、劣质的标签,国货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

  

从国货到国潮是本土品牌的又一次飞跃,老品牌展现出新魅力。

2018年,本土原创品牌“中国李宁”走上纽约时装周的舞台,颠覆式的年轻化概念,一改过去跟时尚毫不沾边的形象,用新东方美学与中国哲思理念征服国际秀场,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国潮”的地位,并将“国潮”这个话题从国外引回国内,掀起“国潮”新浪潮。

品牌强则国强,中国品牌自信力与日俱增

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本土市场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力量,2016年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了64.6%;2017年,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中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品牌日,不仅在改变世界对中国产品的偏见,更在重塑国人对中国品牌的信心。未来,随着品牌塑造、品类细分、渠道下沉的继续优化,中国本土消费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很多中国本土品牌也纷纷走向国际舞台,用年轻化形象演绎中式情怀,引领潮流营销,席卷了消费市场,一众品牌又通过各种跨界、联名等方式,或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品牌中,或与国际IP互动,带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2020年,天猫为中国品牌培养1000名新品策划师、帮助1000个中国品牌和IP高效“跨界”、 采用新型的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C2M,打造1000个数字产业带“超级工厂”。

中国各个行业的品牌都开始发力:从服装、食品到家电、手机、电动汽车………都开始进军世界。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政府都制定了电动汽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预计电动汽车市场会在未来10年内持续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电动汽车的如今,世界经济面临着衰退的巨大冲击,但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指出,亚太地区经济前景仍旧光明,中国的经济恢复一枝独秀。2021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7.9%,中国消费者正实现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的过渡。

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历经40多的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中国制造的量与质已今非昔比。从代工服装到制造汽车,从模仿到创新,中国制造已开始摆脱价廉质低的象征。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调查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大国,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经济高度依赖。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贸易占澳大利亚进出口总额的24%;号称“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从1998年到2018年,对华出口额增长了1500%。德国三大汽车品牌大众、宝马和奔驰在华销售分别占其总销量的37.3%、24.2%和23.2%。

虽然中国制造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现在虽然是制造强国,但还不是品牌强国。品牌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石之一,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要看它有多少世界性的品牌;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强弱要看它有多少全国性的品牌。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首次超美国,但在全球TOP100最有价值的品牌中,美国仍占据着51席的绝对多数,而中国只有华为一家上榜。美国品牌在全世界占据了金字塔塔尖的位置。我们要想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要提升中国的品牌在国际中的地位。

如今,中国已确定了制造业向更高附加值升级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方向,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危机之下,小到企业大到国家,其生产能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品牌正在摆脱低质、廉价的标签向中高端化发展;一大批中国品牌开始在国际上集体崛起。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抗疫的重要战略生产与补给基地,有媒体指出,“中国以创纪录的速度生产全球所需医疗用品,帮助人们渡过难关,这将创造历史。”截至9月初,中国总计出口口罩1515亿只、防护服14亿件、护目镜2.3亿个、呼吸机20.9万台、检测试剂盒4.7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万件。

中国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货品牌的认同感与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其消费倾向的改变助力国潮流行。

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正当其时

品牌的独特性可以形成其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具有差异化,让品牌从激烈的高频品类中脱颖而出,进而提升品牌形象。随着国力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中国制造更上层楼,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本土品牌开始成为中国内地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年轻一代消费者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年轻人对自己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有认同感。目前,中国的80后人口2.28亿,90后人口1.74亿,00后人口1.47亿,三者相加就是5.49亿,这5.49亿人口将掀起一波年轻化浪潮,带动新的本土消费主义。谁抓住了中国年轻一代消费群体,谁就拥有了未来市场的主导权。

中国年轻消费者随着民族自信心日益增强,品牌自信也随之增强,国人对自己文化自信心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转变,年轻群体对品牌的认知态度更加积极与务实,不再一味追求大牌;同时进口的等于好品质的观念也在扭转,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个性、国潮产品来彰显自己的时尚品味。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获取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且具有高效的处理能力,因此,他们养成了辩证思维的习惯,看待问题也会从多角度分析,更不会轻易盲从别人的观点。所以,中国年轻的消费者的兴趣点更多样、更具有独特性,进而衍生出一系列小众经济。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代人比一代人更潮流时尚,一方面接受着国外的潮流元素,另一方面也更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主流消费群体的本土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的老百姓理应获得更优质的健康、智能的生活环境与品质。谁能率先更高层次地把握住这一个消费升级的这一趋势,谁就能抢占了未来的商业先机。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国家越强大,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品牌越来越强大。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名扬海外,却一直被贴上廉价、低质、山寨的标签。但其实中国制造业的尴尬现状,德国、日本、韩国这几个品牌大国同样经历过。在大英帝国横行的时代,“德国制造”曾经也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日本与韩国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端制造到品牌大国的过程。

新消费与消费升级时代,带来了挑战,也为中国本土品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实际上,中国是历史上世界奢侈品的发祥地,精工制造、工匠精神,很多都是源自中国。中国制造在古代历史上意味着精工品质,如瓷器、丝绸等物件,除了百姓日用品,也有官窑艺术品。古代中国制造业对品质追求的极致,让很多日用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品化表现。

随着我国中产阶级消费需求的升级,主流消费群体的本土意识逐渐增强,中国消费者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找回国货品牌的自信,更加青睐本土化设计与国潮风格;消费者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常态,更进一步带动了品牌升级换代。重新打造品质为先的品牌核心价值,从制造业转至附加值更高的研发与品牌营销与服务,都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未来品牌小众化、个性化、定制化、各种潮牌成为大趋势,商家也更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化传播,从而打动消费者。

品牌强国,中国品牌价值输出能力提升

随着我国各个层面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追求创造,追求品牌,伴随着国货回潮,消费者对中国的本土品牌的信心与日俱增,中国许多行业的品牌价值输出能力也日渐提升,在家电、服装、电动汽车、手机、电子商务等众多商业领域已经居于领先地位。

日本的一档电视节目曾让大家猜电脑、洗衣机、冰箱、空调、汽车等覆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产品,哪些中国生产量是全世界第一?

一位熟知家电领域的嘉宾说:“怕不是全部吧!” 而这正是正确的答案。

据统计,全球有90%以上的个人电脑、80%的空调和74%的太阳能电池和70%的手机来自于中国制造。

我国古代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而现在,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等再一次改变了世界。中国的高铁到底有多厉害?之前有一位外国人拍摄了一段在中国高铁上立硬币的视频,他把一枚硬币放在桌子上,在长达9分钟的视频里,列车飞速行驶,硬币始终屹立不倒,可见中国高铁不但快而且稳。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5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运营里程占到全世界高铁总量的65%左右。而支付宝和网购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支付宝对于阿里巴巴的意义不仅仅是支付工具这么简单,它还是一个沉淀大数据的工具。马云曾经公开说,数据是阿里最值钱的财富。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较2020年3月增长3546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成就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市场。

中国手机品牌销量占据国际市场的半壁江山,最近三星又重回手机销量全球第一的位置,华为屈居第二,但是华为等中国高科技品牌也意识到,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持,无法保证供应的安全性,只有将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家电业提早布局显出优势,疫情之下,海尔智家在全流程各环节发力,推动产品创新,最终出口量实现了8%的逆势增长,客单均价更是达到了行业唯一的逆势增长14%。海尔智家的海外收入占比,也从大约10%增长到了2020年上半年49%的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婴儿配方奶粉行业近几年也取得了巨大发展,市场占有率已超过洋品牌。从2016年开始,飞鹤乳业就跻身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本土品牌,作为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黑龙江飞鹤乳业,利用北纬47度世界黄金奶源带,全产业链优势,研制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近两年销量大幅的增加,2018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0亿人民币。

还有君乐宝,也是中国本土婴儿配方奶粉,异军突起的一支重要力量,取得欧盟双标准认证,2018年的销售额突破了100亿, 2019年,君乐宝乳业的奶粉产销量高达7.5万吨,同比增长62%,不仅全国销量领先,增长速度领先行业十倍,而且还是全球增速第一品牌。如今已全面启动赴香港的IPO上市。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如今的中国市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消费形态正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从大众产品到高端商品转变。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与时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有越来越多代表中国的品牌自信地走向国际,以华为和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早已走出传统中国制造道路,扎根全球引领中国品牌走向高端化、精致化。以“高质量”提振“中国制造”的不懈努力,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使得中国制造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在国际中也开始拥有了一席之地。

内循环:中国本土市场的想象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战略方向。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充分释放,14亿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为中国本土市场注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品牌想象力。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面对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着力进行原创品牌的创新升级,将有助于更高层次地打开消费升级的广度与深度,有效抵御“逆全球化”与“产业链转移”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大国,拥有全球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具备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到一粒钮扣、一颗螺丝钉,大到汽车、高铁、航天火箭,中国的制造业包含了所有工业种类,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加之中国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韧性强,对于内循环经济不仅有历史经验,还有冲出重围的决心。内循环经济模式下对于中国许多行业来说,反而是一次取得本土品牌发展优势的契机。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二春

2020年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都已发生改变,人们开始全面适应在线生存化,未来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开会,在线就医都成为常态。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都因此受到的影响。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器。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4个月提升。同时,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

2020年增长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领域:网购、互联网工具、游戏、在线应用等出现爆发式增长。新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呼之欲出。

经济下行,人们可以不买化妆品不买包,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吃饭是不行的。

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袁隆平院士曾告诫: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吃不愁,穿不愁,饭碗就要捧在我们自己手里。在这一战略底线思维下,中国农业或将迎来更大的规模化与现代化产业发展机遇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品牌使命:如何实现逆势增长?

有威胁就会有警醒,有压力就会有动力。面临 “卡脖子”的威胁与压力,中国的本土化高科技企业临危受命,政策与资源配置红利将会与日俱增。

以大数据运用、监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更适应中国国情为代表的高科技在中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5G等新基建在中国将会迎来新一波发展红利。

发表评论
分享
精选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